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欢迎您来到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官方网站
青托工程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第一届(2015-2017年度)项目总结报告
来源: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 时间: 2018-05-11 浏览: 4069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立项单位情况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成立于1989年1月,下设20个分会及专业委员会,12个工作委员会,主办了学术期刊《复合材料学报》及全英文期刊《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学会会员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国企、民营和外资企业等,累计发展会员12000余名,涵盖了国内复合材料研究、开发与应用的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其中两院院士15名,高端专家学者300余名,高级技术职称以上会员两千余人,是国内复合材料学科领域专家、智力、信息最为集中的社团平台。

(二)被托举人情况

自中国科协2015年项目启动,我会经过申报、答辩和评审等一系列程序,被批准立项,成为项目首批承接单位,有2名青年人才入选首批青托名单,分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骏教授与中科院化学所周恒副研究员。

(三)项目实施情况

学会根据科协统一工作部署与项目要求,与托举人才签订托举合同,为托举人才精心匹配了学科领域最为权威的杜善义、方岱宁两位院士为托举导师,并在学术交流、产学研对接、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等工作中向托举人才进行大幅度倾斜,优先协助托举人才围绕研究领域获得学会专家、智力、信息、项目等资源,倾力树立青托项目作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助推器的作用与形象,并带动学会青年工作的全面提升。经过3年的项目实施,两名受托举人均取得了显著科研成绩与荣誉,体现了青托工程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二、项目完成情况

1. 建设政治可靠、又红又专的科技后备队伍。学会将青托工作与近年来着重开展的党建工作有机结合,以培养又红又专的青年人才为目标,探索学术上与思想上“双托举”的工作思路。学会2名托举人才均是党员,政治素质、思想觉悟高,在其本人单位表现较为突出。学会根据托举人才特点,特意在托举工程实施过程中,加强了红色精神传承工作的力度。学会为2名托举人才安排的托举导师分别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中外学科领域享有盛名,同时这两位院士都是海外学成、归国报效的科学家,在专业领域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获得了国家与人民给予的高度荣誉。通过了解、学习两位导师的成长经历与心路历程,2位托举人才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国家对青年人才的需求与期望,以及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终身选择,更加自觉自愿地把个人的学科研究、学术创新与推进国家的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发挥聪明才智与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伟大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中来。

学会推荐2名托举人才担任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身作则积极投入复合材料后备人才梯队的建设。在相关学术交流与科研工作中,学会要求托举人才作为科技工作者,要努力诠释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的内涵,把家国情怀、科学创新、价值担当和人生使命作为自己的追求,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托举人才许骏教授工作在高校教学一线,学会通过托举工程,全力支持他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放在教育工作的第一位,以教育为国为党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培养人才,以天道酬勤的理念践行每日的教学与科研,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工作中,呕心沥血,无私奉献。通过三年的托举工程,2位一期托举人才均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政治与学术答卷,获得了学科内公认的学术成绩,其中许骏老师课题组成员还成功入选第三期青托人才。

2. 成立专家托举团队,制定人才选拔机制。学会根据自身情况,建立青年科技人才评审专家库,主要由院士、杰出青年、长江学者和千人计划人选等专家组成。青托人才的选拔、评审工作根据小同行评议、相关人员回避等原则,由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产生评审组,制定项目选拔机制并进行评审。青托人才选拔方案经过理事会层面讨论通过,已成为学会青年科技人才选拔的样本,完善了学会青年工作机制。

3. 科学制定托举方案,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在确定托举对象后,学会按照项目要求,由秘书处和青年工作委员会根据复合材料行业现状,结合学会工作情况和人才自身发展现状,在广泛征求专与托举人才及其所属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青年科技人才托举方案。学会与托举人才及其单位签订年度三方协议,明确年度工作任务与考核指标,对托举工程相关各方的工作进行了考核量化处理,保障了托举工作的顺利开展。

4. 完善项目制度与管理。学会先后制定了《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管理办法》、《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经费管理办法》。两项管理办法的制定与实施,得到了理事会层面的肯定,并获得托举人才及单位的积极认可与配合,使学会青托工作自实施伊始即保障了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5. 托举人才学术活跃,成果突出。2名一期青托项目托举人才在项目实施期间,共参加了国内外数十场学术会议,组织举办了近10场复合材料学术沙龙,与国内外专家交流了最新科研进展与成果,扩大了学术视野,促进了各方的交流合作,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取得了公认的科研进步。

6. 提升托举人才学术地位。在项目实施期间,适逢2016年学会开展换届工作。2名托举人才由学会领导与会员单位的推荐,经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当选为学会七届理事,提升了托举人才在学会及学科领域的学术地位,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助益。

三、项目主要绩效

(一)托举平台建设、托举机制创新及成果

1. 申报范围全面覆盖复合材料行业。学会根据项目特点,设立了三类人才申报、推荐渠道,广泛吸纳优秀青年人才。一是复合材料应用领域专家实名推荐,二是学会下属分支机构推荐,三是复合材料相关高校院所、科研单位、学会理事/会员单位推荐。申报、推荐渠道的全覆盖,即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保障了学会人才选拔的质量,又增强了项目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随着一期项目的实施,三年来青托申请数量逐年大幅上升,相关单位主动咨询、联络,专家积极推荐与参与项目实施,促进了青托项目的快速、健康发展。

2. 结合学科特点分类托举。学会根据复合材料学科交叉,产学研对接紧密的特点,将托举人才分为创新、创业两个类型。创新人才以科研和基础研究为主,创业人才以应用研究为主。两类型的托举人才选拔机制范围涵盖了学科相关的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一线青年科技工作者,突出了复合材料学以致用的学科特点,对学会青年人才选拔、培育工作的方向具有导向作用。

3. 严格选拔制度。在青托人才的选拔工作上,学会提出了三个“坚持”,即“坚持同行专家遴选、坚持指标量化评定、坚持公正公开监督”。根据学会青托人才分为创新型与创业型两种类别的特点,评审专家分别对候选人的科研项目、科研规划、专著论文及知识产权、创新性或创业潜力、科技奖励、综合能力、学术交流等指标进行打分,量化了评审内容,选拔结果公正明晰。在评审流程中,学会严格依据项目制度,采取三级评审,首先由学会秘书处资格审查,再由专家对通过资格审查的候选人进行函审初评,最后召开评审会,抽选专家集中会评,从流程上杜绝了人为干预评审结果的可能。

4. 建立协同托举双导师模式 学会与托举对象及其所在工作单位三方建立起协同托举模式。托举对象所在工作单位提供相应的配套科研支持,并提供一名单位导师;学会同时组织学术大家作为被托举人的行业导师,建立双导师培养模式,保障推举对象的学术发展。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会还将遴选、邀请、引导与托举对象同单位及有合作关系的会员协同合作,在日常科研工作中随时为托举对象提供帮助与建议,乃至开展科研合作。

(二)青年科技人才选拔、培养、评价创新实践与成效

1. 扩大青年人才基数。学会结合学会青年奖、优秀博士论文评选等工作,以博士、博士后群体为重点建立起学会高端青年人才数据库。

2. 突出同行评。学会根据复合材料基体材料、工艺、测试、应用领域等类别,邀请专家进行提名、推荐及评审,保障选拔工作的学术标准与公平性。

3. 完善、挖掘青年专家库,夯实人才基础。结合学会会员发展工作,扩大学会青年人才基数。同时根据工作业绩、发展潜力及专家评价等对青年人才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将相关工作融入学会会员终身学术跟踪与服务机制,形成学会青年工作特色。

4. 充分发挥青年工作委员会作用。学会的青年工作委员会由副理事长直接领导,人员结构老中青结合,对相关工作已经形成了长期规划与成熟思路,并汇集了一批青年科技工作者群体。青托工作可由专委会具体负责项目组织工作,保障工作效果与效率。

5. 提升知识更新与创新能力。结合学会专业知识更新与继续教育等工作,提升青年人才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自主进行科研设计、选题,在促进产学研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6. 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学会鼓励青年人才参与第三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第21届国际复合材料大会等国内外最高水平的学术活动,为他们脱颖而出开辟“绿色通道”,为他们潜心研究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激励青年科技人才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结合学会现有的人才和智力资源开展系列学术会议、学术沙龙、研讨会、科普讲座、企业交流走访等活动,提高被托举人的学术水平、成果转化与创新能力,并在产学研对接相关活动中重点宣传。

7. 重视产学研对接,鼓励创新、创业。学会根据复合材料产学研用联系紧密,注重应用性的特点,顺应复合材料提升性能、降低成本及大规模应用的潮流,鼓励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在提升学术水平的同时促进产业发展。

8. 树立典型,带动学会青年工作发展。学会将青托项目与学会复合材料青年奖等工作有机结合,加大宣传,树立典型,打造精研学术、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的氛围,推动学科领域青年人才成长。

9. 坚持同行评议、学术优先、注重成果转化的原则。根据科协相关要求,学会制定了青托人才评价指标,并于学会青年奖评审、优秀博士论文评审等奖励工作相结合,形成了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评价机制,注重将定性评价、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并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三)被托举人成长情况

许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主要围绕“汽车轻量化”以及“汽车复合材料零部件制备及开发技术突破”这两大核心任务,通过科学研究、教书育人、服务产业,实现个人成长、推动学科发展与行业进步。

1.在“青托”项目支持下,以新能源汽车的能源与轻量化为行业应用背景,通过“基础科研与工程应用”两方面并行,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具体成绩包括:

2.成功入选2016年第十二批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获得2016年首届“中国爆炸力学优秀青年学者”称号;入选北航“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3.三年共累计发表SCI检索论文27篇,其中有多篇文章发表在Applied Energy,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Carb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Composite Structure等领域内顶尖期刊;

4.2017年作为课题负责人,成功申请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课题,经费560万;

5.作为课题负责人,与国内外多家主机厂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包括华为、捷豹路虎(英国)、北汽新能源、长安、广汽等;

6.与宁波精达共建联合实验室,产学研一体化,促进了热塑性复合材料工艺在汽车零部件的应用。目前,承担项目研发经费300万,同时宁波精达生产的压机已经在全国开始推广,接到订单。

7.协助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举办了学术沙龙、全国会议,开拓了视野同时拓展了行业影响。

周恒,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科研视野从课题组、所在单位拓宽至整个复合材料学会,有意将个人研究与复合材料学会重点推荐方向相融合。思想状况更踏实,工作心态更平稳。

1. 在国内首次实现结构-烧蚀一体化复合材料构筑,并在航天某型号上成功完成首飞。目前推广应用于多种型号,材料进入批产状态。克服高耐热与易成型之间的矛盾,实现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基体树脂在航天某重点型号上的应用,解决了困扰航天设计及工艺部门的技术难题。

2. 利用“青托”经费开展探索研究,验证了一些基本原理,成为申请各类项目的基础,成功申请中国科学院国防创新青年基金(25万)和军委科委前沿创新项目(300万)(项目组唯一资助副高级担任项目负责人)。

3. 与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吉林大学联合申请国防科工局xx项目,本课题组获批参研经费67万元。

4. 成功与江苏某企业签署创业合作协议,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探索军民融合途径,将航空航天产品推广应用于轨道交通,新能源客车等领域。

5. 与河南某企业联合申请河南省科学院科技转化项目,签署横向合同30万元,与河北某企业签署横向开发合同15万元。

6. 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6年国家“万人计划”国防科技领域青年拔尖人才化学所唯一推荐人。

7. 参加2016贝克莱特会议(英国)暨第五届国际热固性树脂会议,报告内容反响热烈,得到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知名科学家的好评。参加第十二届中日复合材料学术会议(CJJCC-12)(日本),报告内容得到与会专家好评;参观2017法国JEC复合材料展览,了解国际前沿动态。

8. “青托”助力结题项目技术延伸,军民融合“青托”期间结题三项,结题国防科工局xx项目一项(350万元),国防科工局基础科研项目一项(80万元),总装预研基金一项(25万元)

9. 已将结题科研技术以产品形式推广应用于山东某企业,江苏某企业等。青托期间,累计已有+新增产品销售近500万元。

(四)主要经验做法、工作亮点

学会根据复合材料学科交叉,产学研对接紧密的特点,将托举人才分为创新、创业两个类型。创新人才以科研和基础研究为主,重视加速科研成果研发和应用,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并在复合材料领域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有重要发明或发现者可优先考虑。创业人才以应用研究为主,重点推进科技成果在产业化的应用,要求勇于开拓进取,取得重要工程技术发明或创新,在工程技术革新或推广方面取得一定成就。

在评审中,除了对科研项目、科研规划、科技奖励、专著、论文及知识产权等进行综合评审外,还分别针对创新、创业人才进行创新潜力、创业预期等专项打分,综合与平衡评审对象的能力、成果、贡献与规划,客观、全面地保障项目人选优中择优、因才托举。参与学术交流首期2名托举人才中,许骏教授为创新型人才,周恒副研究员为创业型人才,分别在科研与产业化领域取得重点成果。

(五)社会反响

学会实施的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与好评。三年来申报人数逐年成倍增长。随着托举人才的成长与报道,学会的托举工作已是复合材料界青年人才关注的焦点、热点,咨询邮件、电话络绎不绝,许多知名专家也都联系学会,表示积极参与工程实施并推荐优秀青年人才。学会荣誉理事长、托举导师杜善义院士指出通过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对在未来非常有希望、创造力旺盛、有望为学科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年轻人进行指导与合作,使青年人才在青托工程支持下得到提高与发展,将对我国复合材料学科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
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