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动复合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彰显复合材料行业杰出人物的卓越贡献与精神风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将正式启动【CSCM群星录】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汇聚复合材料领域的卓越科研成果,分享复材行业科技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创新成果与深刻洞见,激励更多从业者投身于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共同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复合材料领域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刘亮--2023年度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卓越论文工程入选者
不论什么时候,持续学习,
都是一个人最强有力的竞争力
个人简介
刘亮,男,1992年01月出生,中共党员。2022年6月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通过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入职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并入选“卓越人才”计划。2023年获得云南省“兴滇英才-青年人才”称号,2024年获云南省“红云园丁”奖励、入选“2023年度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卓越论文工程”。主要从事新型铜基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粉末冶金新材料的短流程开发和产品应用性能研究;针对产业经济需求迫切的高强高导电铜(合金)材料、铜基电触头材料、铜基减磨耐磨材料等开展长期攻关并取得扎实成果。主持省部级纵向研究课题4项,校际合作与企业委托横向课题5项。目前受聘为《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Powder Technology》、《粉末冶金技术》期刊青年编委,担任Rare Metals, Compos. Part A, Mater. Character.等期刊审稿人。指导研究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并获得省级金奖1项。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在重要期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2篇(如:Compos. Part B, 230 (2022) 109499;Compos. Part B, 247 (2022) 110237;Compos. Part A, 156 (2022) 106892;Carbon, 230 (2024) 119649;Rare Metals, 01 (2025) 1-10),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
科研经历
本人在博士学期期间围绕新型碳纳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界面设计、基体构型设计及理论计算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在此过程中参与了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军委科技委新材料科技专项的部分研究。在以上项目的资助下,熟练掌握了纳米增强材料的不同分散方法、金属基复合材料变形加工、第一性原理计算等相关研究所需的实验技能与理论知识,并取得诸多创新成果。
2022.6月毕业后入职昆明理工大学,继续从事钛材料表面磨损修复研究,采用激光定向能量沉积(LDED)制备出了结合强度高、致密度高和耐空蚀性能好的(CeO2+TiB)/Ti复合涂层。采用同轴送粉方式在工件表面激光熔覆进行耐磨梯度结构设计,梯度涂层的热扩散率和磨损性能比均质材料提升20%和35%。该项目获得了云南省委组织部青年人才专项计划支持。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研究范式,通过模拟设计、高通量制备和表征技术及装置开发,快速打通钛基复材成分设计—制备—表征—工艺技术优化—规模化制备的研制链条,加速实现钛基复材的产业化应用,该研究获得省科技厅重点专项计划立项支持。
博士学位论文介绍
TiBw@GNPs/Ti复合材料界面设计和力学行为研究
石墨烯增强钛基(GNPs/Ti)复合材料相比传统的钛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强塑性匹配、导热性能和抗冲击性能等优点。然而,GNPs-Ti界面区域发生反应扩散形成大量碳化物层(TiC),形成Ti-TiC-GNPs多重界面。在热应力和加载条件下,多重界面脱粘成为制约GNPs/T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提升的主要挑战。
本论文将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界面结构设计有机结合,受自然界中苍耳表面“针刺”易粘附物体的启发,首次提出构筑三维界面结构强化 TiBw@GNPs/Ti 复合材料的方法。基于界面反应动力学计算与实验验证,实现了三维界面精准构筑。通过微纳力学实验研究了界面结构对复合材料应变硬化响应行为的影响,揭示了三维界面可以强化GNPs-TiC-Ti界面结合,具有优异的界面-基体协调变形能力,有效缓解界面局部应力集中,对TiBw@GNPs/Ti复合材料的强韧化具有显著的增益作用。需要指出的是,三维界面强化界面策略和界面生长动力学的研究工作投稿到领域顶刊《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得到了期刊主编和六位评审人的一致肯定,专家认为该工作对碳纳米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界面工程的理论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长期征稿
诚邀学会广大会员、复材领域科技工作者与青年才俊投稿!分享您的科研突破、行业洞见或奋斗故事。
投稿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个人照片、座右铭、个人简介、科研经历、代表性成果、成果简介等,总字数不超过2000字。
邮件主题:命名为“CSCM群星录+姓名+联系电话”。
联系人:付 饶 18600638301
张志皓 1761035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