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欢迎您来到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官方网站
学会动态
【光威杯】第七届获奖团队风采—623号团队
来源: 时间: 2023-12-14 浏览: 5635

一、本科组一等奖团队风采

团队获奖感言

衷心感谢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及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提供的这次宝贵机会,让我们有幸参与了本次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此次竞赛不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见识到了各校同学的独特风采及其优秀作品,也使我们幸得到众多复材领域前辈们的悉心指点。同时,大赛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要积极推进理论成果向实际工程应用的转化,将智慧和汗水真正具象化。我们将继续前行,不负韶华,积极创新,为推动我国复合材料科学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与君共勉。

团队成员介绍

胡坚

图片1.png

“身是浮木,心有沉香。”

黄睿麟

图片2.png

“想爬上世界的山顶,寻找最初的心。”

曹明慧

图片3.png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孙家铭

图片4.png

“过快乐而有尊严的生活。”

马世兴

图片5.png

“摔倒了爬起来就好。”

飞行器复合材料结构研究团队合影

1702520236786337.png

团队理念:择一事而从心,爱一人而终老

二、获奖项目介绍

项目基本信息

微信图片_20231214101814.png

项目概况

(1)选题背景:

YS战机以其高强电磁波吸收能力和精准打击能力确保我方空中优势。然而,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现有YS装备出现了被击落被俘获等事件,其主要源于YS设计与结构设计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上述冲突,弥补YS装备的漏洞,未来飞行器则必须实现轻质吸波承载一体化设计。

1702520339246269.png

图1 背景介绍

吸波蜂窝夹芯结构正是现役常用的一种轻质吸波承载一体化结构,但其力电性能不足,已难以适应未来愈加复杂的电磁战场环境,因此亟需针对其进行力学性能与电磁性能的增强设计。

1702520385643071.png

图2 B2隐身轰炸机上的吸波蜂窝夹芯结构(来源于网络)

(2)研究内容:

通过优势结构混杂设计,本项目提出了吸波蜂窝夹芯结构力电性能双增强设计方案。首先,提出吸波蜂窝结构的力电解耦方法,进而指导一体化设计。针对其电磁性能,基于碳纤维构建了鱼骨型微结构,通过调节碳纤维长度与间距,实现了电磁波吸收能力的精准调控。为了弥补吸波蜂窝结构在承载能力上的不足,引入具备轻量化承载能力的玻璃纤维格栅结构作为主承载结构。将碳纤维微结构贴附于格栅壁表面,形成力电性能增强体。进一步地,通过在格栅空腔填充吸波蜂窝芯体,完成了一体化结构的设计。最后,基于提出的格栅增强吸波蜂窝结构,构建了新型机翼前缘模型,并开展电磁特性的分析。

1702520420582505.png

图3 结构设计

 

(2)项目创新点:

A. 提出吸波蜂窝力电解耦方法,指导一体化结构设计;

B. 基于碳纤维构建微结构并结合格栅结构,实现了一体化结构设计。相比于原吸波蜂窝结构,一体化结构在2-18GH频段内平均电磁波反射率降低了58.1%,比压缩强度提升了68.4%。

C. 构建新型机翼前缘模型,实现高强度的电磁波吸收能力。

1702520458368090.png

图4 机翼前缘结构模型图(a)及电磁波吸收云图(b)

科研经历

科研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

1702520498304455.png

图5 一种吸波承载一体化结构骨架

图为团队曾经设计的一种吸波承载一体化结构的骨架,需要将碳纤维缝纫在格栅外壁表面,简单的话语但是背后却是复杂的实现过程。为了最大可能的实现原本设计(其电磁性能与承载性能已经过了仿真模拟,具备优良的力电性能),前前后后多人忙碌了一个多月,才将其制备成功。最终电磁试验表明,其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证明了该结构显著的竞争优势。

试验件的制备过程是艰辛的,结果是喜人的,虽迟但到。科研的路途当然不会一路顺遂,而我们也当然不会一蹶不振。


1.jpg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竞赛信息

“光威杯”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咨询方式:

联系人:徐奕鹏

联系方式:18600638854(同微信)

电子邮箱:cmtic@csfcm.org.cn

QQ群:279852450

图片4.png

分享到:
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