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科组三等奖团队风采
团队获奖感言
我们团队非常荣幸能够参加第七届“光威杯”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并且有幸获得了本科生组三等奖。这次经历对我们团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加深了我们对复合材料领域的了解。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我们深入学习了复合材料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复合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在竞赛中,团队成员需要相互协作、分工合作,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通过与队友们的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取得了更好的成果。
对于未来,我想对自己和师弟师妹们说:在学习和科研中,我们要勇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不要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和突破。另外,学习和科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和努力。只有不断地付出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收获。
最后,我想对复材领域的学子们说:复合材料领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作为复材领域的学子,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复合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为未来的研究和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复合材料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团队成员剪影
我们团队五位成员均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学院,团队名称叫做“钎丝合缝”,我们的目标是致力于将科技创新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我们的力量。平日里,我们会定期召开团队会议,讨论研究进展,解决遇到的问题,以及分享新的学习资料。此外,我们也会在课余时间一起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例如学术讲座、研讨会和科技比赛等。我们都是热心的志愿者,经常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例如,我们参与了校园环保活动、社区服务项目等。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帮助了他人,也提高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除了科技创新和志愿服务,我们也喜欢参与文艺社团。在这个社团中,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文艺才能,学习各种艺术形式,例如舞蹈、音乐、戏剧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也提高了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为了缓解学习和科研的压力,我们团队成员还会组织各种社交活动,如聚餐、野营等。这些活动不仅让我们能够放松身心,还能够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友谊和默契。总的来说,我们团队成员的日常生活动态是丰富多样的。我们注重学术研究,同时也注重个人兴趣爱好和人际关系的培养。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和其他社交活动,我们团队成员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也更加有默契。在未来的学习和科研中,我们将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获奖项目介绍
(1)项目基本信息
(2)项目概况
自2022年年初开始,在宋延宇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团队选择了氮化硅陶瓷覆铜散热基板的钎焊制造技术这一研究方向。为了解决传统高温活性钎焊技术带来的陶瓷/Cu界面脆性化合物以及构件残余热应力大的问题,项目进展最初,我们团队选择了多种表面活化方式来实现陶瓷覆铜散热基板的低温连接,然而效果均不佳。针对于项目进展不顺利的问题,宋延宇老师指导我们不仅要从科学的角度还要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思考问题,跳出固定的思维圈子。
经过我们的一年间不断的试验尝试,在2023年年初,我们团队最终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陶瓷覆铜基板。此基板依托于陶瓷表面离子轰击活化-磁控溅射镀膜辅助低温连接技术实现陶瓷与铜的界面结合。这种连接方法得到的基板不仅未在连接界面形成脆性化合物,还摆脱了氮化硅陶瓷使用活性金属钎焊、固相扩散连接时需要800℃以上的高温的限制,成功将连接温度降低78%。
为了实现技术成果的扩展应用,依托于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实验室,在宋晓国老师和宋延宇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团队开始努力研究如何将此项技术应用到氮化硅覆铜散热基板的产业化进程中。与仅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上实现覆铜板制造不同,产业化过程更为讲究批量化生产能力和产品的各项项目指标,并且还需要考虑到之前未考虑过的成本问题等。在实验室和老师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们已能实现各项性能优异的氮化硅陶瓷覆铜散热基板的小批量稳定制造,散热性能较传统钎焊基板提升10%,完全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此外,由于连接温度大幅降低,工作效率提高57%,生产能耗降低61%,使得产品具有了明显的成本优势。基于产品的性能和成本优势,产品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军队军舰、石化设备、医疗器械等多领域,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3)团队科研经历
平时的学习生活里,我们建立了微信群和共享文件夹,以便随时分享最新的学习资料和研究成果。我们鼓励每个人在共享文件夹中上传自己正在学习的资料,这样我们就可以共享每个人的学习资源。为了尽可能地多了解陶瓷覆铜散热基板的科技前沿动态,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尽可能地参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以便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前沿技术。此外,我们每周都会召开一次研讨会,分享每个人在过去的一周中学习到的新知识、遇到的难题以及需要解决的疑惑。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在科研方面,我们常常需要提出新的假设并进行验证。我们的方法是先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如果实验结果与我们的假设不符,我们会重新审视我们的假设并调整实验方案。我们团队认为在科研中,我们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包括对文献的批判性阅读、对实验数据的批判性分析以及对新知识的批判性接受。只有通过批判性思维,我们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此外,学习和科研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既要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也要保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保持身心健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竞赛信息
“光威杯”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咨询方式:
联系人:徐奕鹏
联系方式:18600638854(同微信)
电子邮箱:cmtic@csfcm.org.cn
QQ群:27985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