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欢迎您来到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官方网站
青托工程
青托人才成长故事——禇衍辉
来源: 时间: 2020-06-16 浏览: 4764

青年人才成长故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褚衍辉,1987年8月出生,山东枣庄人,中共预备党员,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硕导。2005年9月-2009年6月,本科读于济南大学材料物理专业,硕博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2014年1月-2015年9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哈佛大学博士联合培养学习;2016年9月-2019年9月,就职于华南理工大学,任副研究员(破格)、硕导;2019年9月至今,任研究员(破格)。由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推荐,入选中国科协第三批“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7年入选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荣获首届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和首届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目前担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CSTM材料基因工程高通量制备技术委员会委员以及J. Adv. Ceram. 期刊的Associate Editorial Committee,主要从事超高温陶瓷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迄今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cta Mater.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编著英文专著1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等10余项课题。

超高温陶瓷材料属于战略性高技术材料,是国家重大战略亟需发展的材料,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空天飞行器热防护、航空刹车、核能以及高速切削刀具等极端环境下服役的部件中。因此,该类材料应具备优异的综合性能(如力学性能、耐腐蚀性、抗冲刷性、抗辐照性等)以保证它们在极端环境下服役的可靠性和寿命。然而,随着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国家重大战略对超高温陶瓷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超高温陶瓷材料已经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因此,发展可应用于未来极端条件下的新型超高温陶瓷材料不仅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而且也是满足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立足国防,献身科技”是我的合作培养导师李贺军院士和董绍明院士一直以来的追求,入选“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在两位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一直从事国防武器装备极端环境下服役的新材料研发工作。

(1)揭示纳米材料的新型生长机理,实现了系列新型SiC纳米材料的可控生长。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一种原位CVD可控合成新方法合成SiC纳米材料,实现了系列新型SiC纳米材料的可控生长;首次发现了纳米材料的高温Plateau-Rayleigh以及螺位错等新型生长机理,并建立了相应的生长模型,丰富和发展了纳米材料的生长机理,为实现新型纳米材料的可控生长提供了理论指导。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cta Mater. (1篇)、 Cryst. Growth Des. (2篇)、 Sci. Rep. (1篇)等期刊上发表,受邀编著英文专著1部。揭示的纳米材料新型高温Plateau-Rayleigh生长机理被美国哈佛大学作为亮点报道,荣获2018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青年科学家奖。

(2)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高熵超高温陶瓷材料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首次建立了高熵超高温陶瓷材料全面系统的形成能力理论判据。在此基础上,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理念,成功开发出系列超高温陶瓷材料,大幅度缩短和降低了它们的研发周期和制备成本,揭示了材料的强韧化机制、热传导机制以及抗氧化机理,为它们在极端环境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首次采用熔盐法、硼热还原法、硼/碳热还原法、碳热还原法以及聚合物先驱体转化法等方法合成出系列高纯、超细/纳米级、成分均匀的高熵超高温陶瓷粉体,揭示了相关的合成机理,为实现成分和结构可控的高熵超高温陶瓷粉体合成提供了理论指导。相关技术已受理6项中国发明专利,相关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在Acta Mater. (1篇)、 J. Am. Ceram. Soc. (12篇)、 Corros. Sci. (1篇)、 Scripta Mater. (1篇)、 Sci. China Mater. (1篇)等期刊上发表。发表在J. Am. Ceram. Soc.的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受美陶期刊主编Fahrenholtz教授邀请将在MS&T2020会议中的美陶期刊颁奖会(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Awards Symposium)上做“高熵超高温陶瓷材料”专题学术报告,受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理事会邀请成为第21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中首次举办的“高熵陶瓷”专题召集人。

在青托计划的支持下,受邀在包括2018、2019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第十、十一届先进国际陶瓷研讨会以及第13届环太平洋国际陶瓷会议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7次,受邀担任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分会场主席以及第四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分会场主席等职务。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次交流讨论,极大提升了本人的学术研究视野,并和其他学科研究者开展交叉研究合作。

感谢中国科协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使我领悟到了作为一名科技研究工作者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推动经济技术融合发展,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分享到:
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