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M-3分会场主席 尤飞
尤飞,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南京工业大学火灾与消防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访问学者,南京工业大学矿业工程流动站博士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学位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安全事故消抑杂化材料设计及应用”、“纳米材料和技术健康、安全和环境效应评估”。近年来已发表论文80余篇(SCI和EI等收录近40篇);数十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做口头报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课题;授权发明等专利5项;担任20种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人、4种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7次国内外学术会议会场主持人和主席;为多家高科技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会议专访
提问:请问您是如何走进复合材料行业的?
尤飞:我本科毕业后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火灾与消防工程研究所经历专业和学科多重变迁。就读专业从“工业分析”跨步到“安全技术及工程”,从事学科从“化学”逐步扩展到“燃烧学”、“火灾学”、“材料学”、“安全学”、“新能源学”和“电力学”。受胡源(硕士和博士阶段导师)、霍然和周建军等教授引导分别进入阻燃改性工程塑料、纺织品和木材,建筑火灾、阴燃和山火等领域。美国访学时与Richard M. Laine教授合作开展基于液相反馈-火焰喷射热解(LF-FSP)制备纳米金属氧化物和氮化物等全职研究工作。近一年来先后参加“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lame-Retardant Materials & Technologies”(2016.06,长春)、“2016年纤维复合材料在电力电气行业的应用技术研讨会”(2016.08,上海)、“Fire and Materials 2017-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2017.02,美国旧金山)、“BIT’s 6th Annual World Congress of Advanced Materials-2017 (WCAM-2017)”(2017.06,西安)、“The 9th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Flame Structure”(2017.07,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和“中国复合材料青年论坛”(2017.07,鄂尔多斯)等十余次学术会议。过程中密歇根大学Laine教授和孙凯博士、原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秘书长陈博老先生均使本人受益良多。
提问:您最近的研究项目、成果,以及拓展的方向是什么?
尤飞:博士毕业后持续关注利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可用于织物等基体的多功能微米-纳米级有机-无机杂化柔性材料。目前由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累进性研究需要,对现有传统高压输电线路钢芯铝绞线等用材服役状态和对火反应特性进行评估,关注玻璃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等增强环氧树脂/聚氨酯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火灾特性及其在电力输运和风力发电行业中研发和应用状况。根据访学经历,利用LF-FSP和FBR技术一步制备金属氧化物和氮化物。针对合成及天然纳米材料进行健康、环境和安全效应评估。
提问:您如何看待近年来复材行业的发展,您认为还存在哪些问题?
尤飞:复合材料行业生命力愈加彰显,轻量化、高强化和大型化趋势盛行,在航空航天、国防军事、交通运输、能源开发、汽车制造和运动休闲等军用和民用领域均取得了可观进展,逐步引发传统行业变革。就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行业而言,由于产能分散、同质化竞争问题,整体利润水平增速远落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
提问:请分析您所从事研究方向未来5年的发展状况。另外,为促进行业发展,您觉得可以在哪些方面推动复合材料产业化?
尤飞:近年来电力方面已出现高压输电线路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芯、电杆横担、桁架杆塔、环氧玻璃钢棒绝缘子串、电工用脚手架和梯具等。碳纤维复合芯导线(ACCC)有望在未来5年内大力取代钢芯铝绞线(ACSR)等传统线型。然而,新型导线同样存在在野外条件下耐候性、安全性、可靠性和脆弱性问题。为促进行业发展,亟需研发新型复合型、杂化型、耐久型和界面友好型材料,同时攻克工程应用短板,如塔体结构设计、应对山火能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