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号,中国复合材料学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2025年度第一次工作会议暨2025年度第一批团体标准立项审查会采用线上形式召开,学会团体标准工作主管副理事长董绍明院士、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全体委员及特邀行业专家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学会副秘书长张宗波研究员主持。
董绍明院士在发言中表示,团体标准是我国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不仅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工委会要将标准化工作贯穿到国家重大工程和科技创新发展工作中,扎实推进年度工作部署及工作计划,以标准提升引领复合材料行业发展。
会议首先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委员候选人名单,增选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王西昌研究员、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标准认证技术研究院马丹院长为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委员。本次增选进一步完善了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的专业布局,对于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复合材料标准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行业支撑。
会议对西北工业大学等多家单位提出的13项标准计划项目进行立项审查,各项目组依次就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技术内容、现行有关标准情况等进行汇报,专家组从标准对象的成熟度、标准要素的完备性、后期实施的可操作性等多方面进行了质询和讨论,最终决定通过《多层泡沫粘接结构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方法》等7项标准计划的立项审查,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将依据学会团体标准相关管理办法报批后正式予以立项。
会议提出,后续工作开展中要着重关注标准的实践与创新,结合行业的实际需求与技术发展的前沿,严格把控标准质量,确保标准的科学性与适用性,推动学会标准向精品化发展。
本次会议的召开为学会2025年度团体标准工作奠定了良好开局,未来,期待更多行业单位加入学会,共同参与团体标准制定工作,成为团体标准工作的建言者、参与者、使用者和受益者,共享标准化发展的成果。
Tips:
团体标准:驱动技术创新的关键力量
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技术创新成为推动各行业进步的核心动力。而在技术创新的宏大体系中,团体标准正逐渐崭露头角,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成为推动技术创新持续深入的重要力量。
一、引领技术创新方向
团体标准凭借其对行业前沿动态和未来趋势的敏锐洞察,为技术创新指明方向。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市场对其技术规范和应用场景界定存在模糊地带。相关团体组织联合行业内顶尖企业、科研机构,制定出涵盖算法伦理、数据安全、应用场景分类等方面的团体标准。这些标准明确了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重点方向,如更注重可解释性算法的研究,引导企业和科研人员在研发过程中聚焦关键领域,避免资源的分散与盲目投入,使技术创新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加速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落地应用。
二、促进技术协同创新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同企业、机构往往拥有各自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创新思路,但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协同合作存在诸多障碍。团体标准搭建起了技术协同创新的桥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电池制造商、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等参与制定团体标准,统一电池接口、通信协议、续航里程测试方法等关键技术指标。这使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能够在共同标准下开展研发合作,实现技术共享与优势互补。例如,通过统一电池接口标准,电池租赁业务得以快速发展,既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又加快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整体创新步伐,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发展。
三、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从实验室研发到市场应用,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是关键环节。团体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和产业化可行性,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有力保障。在 3D 打印行业,团体标准对打印材料性能、打印精度、设备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规范,使得 3D 打印技术能够满足不同行业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要求。企业依据标准生产的 3D 打印设备和材料,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加速了 3D 打印技术在制造业、医疗、建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团体标准还为技术成果的商业化提供了质量背书,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风险和信任成本,促进了技术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提升技术创新质量
团体标准作为行业技术水平的标杆,对技术创新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智能制造领域,团体标准规定了智能工厂的架构模型、设备互联互通标准、生产管理系统功能要求等,促使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遵循高标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企业为满足团体标准,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改进技术方案,推动了智能制造技术的整体质量提升。这种质量提升不仅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为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技术创新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步前行。
五、团体标准在专精特新申报中的加分作用(部分地区)
企业在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资质时,主编或者参与团体标准可以作为企业技术实力和社会责任担当的体现,增加企业的申报成功概率。
团体标准在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发挥着引领、协同、转化和提质的重要作用。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入,团体标准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各行业应高度重视团体标准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推动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