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动复合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彰显复合材料行业杰出人物的卓越贡献与精神风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将正式启动【CSCM群星录】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汇聚复合材料领域的卓越科研成果,分享复材行业科技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创新成果与深刻洞见,激励更多从业者投身于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共同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复合材料领域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李晨宇——2023年度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卓越论文工程入选者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个人简介
李晨宇,男,中共党员,工程师,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博士毕业生,导师为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刘锴副教授。现任上海电气集团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及其电催化应用,至今已在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第一作者身份3篇(含ESI高被引论文1篇),另有1篇在投。申请专利8项,其中3项已授权。曾获国家奖学金(2020年)、上海市工程师选调培养生(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春申金字塔人才(2024年)、清华大学蒋南翔奖学金(2023年)、清华大学综合奖学金(2023年)、清华大学未来学者奖学金(2018年)、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学术新秀(2023年)等奖励,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023年)、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2023年)、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2022年)、服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清华大学先进个人(2022年)、北京市“青年服务国家”先进个人(2017年)等荣誉。
科研经历
2023.08-至今
电解水技术研究开发与实际应用
担任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员,聚焦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AEM)开发,积极推动AEM技术突破与应用。
2021.01-2023.07
基于碳纳米管自加热方法制备复合材料并研究其在极端环境中的应用
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开发并改进碳纳米管自加热方法,成功制备任意组元的高熵纳米材料和高效能的纳米异质颗粒等,合成效率提高1000倍以上
揭示纳米异质颗粒、高熵纳米复合材料优异的电解水性能、表面增强拉曼效应和微观力学性质
高效能的纳米异质复合体系可以达到工业级电解水的活性与稳定性标准,具有工业开发应用前景,该工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篇,申请专利2项
2020.07-2022.01
宽温区、快响应的碳基高温传感器件设计与搭建
基于碳纳米管、氮化硼体系独立设计并搭建在-30℃-1500℃范围内快速响应的温度传感器件,温度传感器满足航空发动机等极端需求
2018.07-2020.07
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强酸、碱环境中的电解水催化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合成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提出通过结构设计与掺杂提升析氢催化性能的通用方法,构建高效全解水催化体系,发展基于激光加工提升催化电极稳定性的方法
揭示所构建的碳基体系在强酸、碱等环境条件中具有优于贵金属的催化活性,开发激光加工方式,实现催化电极稳定性提升3倍以上
该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篇、综述论文1篇,申请专利3项,获得中国材料大会会场“最佳海报奖”(IPO Publishing)
2015.08-2018.06
清华大学学术研究推进计划、实验室科研探究
超顺排碳纳米管/二硫化钼复合薄膜的化学气相合成及应用
超顺排碳纳米管复合薄膜的水热合成及其在析氢催化中的应用
基于CVD方法的碳纳米管选择性生长
博士学位论文介绍
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及其电催化应用
绿色制氢是国家的重大课题,电解水是有效途径之一,其中高效的催化剂起着关键作用。本论文针对当前电解水催化剂贵金属体系成本高、非贵金属体系活性低、稳定性差的关键问题展开,充分挖掘碳纳米材料导电性好、耐腐蚀、易加工等优势,基于碳纳米管(CNTs)的多种三维结构构筑复合材料以满足电解水催化反应的要求。研究中利用传统方法和自研新型方法,分别开发了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碳化物异质纳米颗粒、高熵纳米颗粒(HEC-NPs)与CNTs的复合催化电极,实现可达工业级电流密度的高效稳定电解水,并扩展了醇氧化等应用场景,对低成本、高活性、高稳定、多功能的复合催化剂构建和机理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本论文取得的主要创新点和影响为:
(一)基于全局加热原位合成热力学平衡态的双元异质结构,协同优化非贵金属电解水性能。本论文优化结构设计、创新材料体系,开发出柔性的MoS2/MoO2/CNT泡沫、Fe-(NiS2/MoS2)/CNT薄膜复合催化剂。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王焕庭和黄维院士分别在其论文中评价该工作“展现出与贵金属铂相近的催化活性”“所报道的Fe原子掺杂等方式成为了提高催化性能的通用策略”。
(二)开发CNT薄膜超快速自加热方法合成热力学非平衡态的纳米异质颗粒,适用于大电流密度析氢。本论文开发了一种以CNT薄膜为热源和基底的超快速自加热方法,实现规模化地构建高化学活性和高机械稳定性的非平衡态Mo2C/MoC/CNT薄膜复合催化剂,有望应用于工业规模的复合催化电极生产、超快速的材料合成。该工作克服了析氢催化剂大电流下活性与稳定性并存的难题,受到清华新闻网、X-MOL等广泛报道。
(三)利用优化的自加热方法在动力学控制下设计合成非平衡态的多元HEC-NPs/CNT复合薄膜,实现工业级全解水和高效醇氧化。本论文优化和扩展了自加热方法,克服了较低温下元素不互溶和高温下纳米颗粒团聚之间的矛盾,设计并合成了包含5-22种金属元素的系列HEC-NPs,并实现工业级全解水和高效醇氧化。该工作促进了高熵材料在能源、催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实现氢能的实际工业应用做出重要尝试。
长期征稿
诚邀学会广大会员、复材领域科技工作者与青年才俊投稿!分享您的科研突破、行业洞见或奋斗故事。
投稿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个人照片、座右铭、个人简介、科研经历、代表性成果、成果简介等,总字数不超过2000字。
邮件主题:命名为“CSCM群星录+姓名+联系电话”。
联系人:付 饶 18600638301
张志皓 1761035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