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欢迎您来到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官方网站
青托工程
青托人才成长故事——陈立明
来源: 时间: 2020-06-16 浏览: 3433

青年人才成长故事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陈立明,男,1986年1月生,山东临朐人,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2007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力学专业,2012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力学专业,2016年获得全国第六届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材料力学组第1名),2017年有幸经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和中国科协创新融合学会联合体推荐入选第三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9年入选首批重庆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大学科研后备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和获得重庆大学十佳优秀青年教师奖。目前担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重庆力学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及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30余个SCI期刊和中文期刊审稿人。近年来主要从事轻质多功能复合材料与结构设计、制备与表征,包括热固性/热塑性复合材料夹芯结构、轻量化抗冲击吸能结构、新型锁能超材料结构等研究工作,迄今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9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1项等。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SCI收录37篇,1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重庆市科协“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篇和首届国际航空科学青年学者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研究成果在长安CS55、新逸动、睿聘CC等系列自主品牌汽车得到量产应用。

在培养期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重庆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1项、重庆市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1项等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以通讯/第一作者在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Composite Structures、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in-Walled Structures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2篇,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认可。入选首批重庆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获得重庆大学十佳优秀青年教师奖,2019年评聘为教授,成为学院目前最年轻的教授和全校当年晋升教授中最年轻的一位,获重庆大学十佳优秀青年教师奖、重庆市科协“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的支持密不可分,对我个人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我科研道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青托项目”的支持下,学会为我配备了强大的导师团队方岱宁院士、胡宁教授和付绍云教授,他们数次为我的科研方向进行把关,组织专题研讨会对科研中遇到的难题指点迷津,让我有信心继续从事轻质复合材料结构力学方向的研究工作,重点围绕热塑性复合材料夹芯结构和轻量化抗冲击吸能结构开展了系列研究。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夹芯结构及多层级结构的设计与性能评价方法,建立了热塑性复合材料夹芯结构静力学与动力学响应分析方法,突破了曲面结构及多层级结构的制备工艺,发展了夹芯结构电阻焊连接工艺和热铆接工艺方法,系统建立了热塑性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界面连接工艺评价方法以及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从事基础研究的同时,借助学会平台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利凯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和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围绕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汽车前端模块,开展了深度协同攻关,发展了高低温环境下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方法、高效数值计算方法等内容开展了系统研究工作,解决了从原材料研发、零件设计制造到整车匹配应用的设计、工艺、测试等关键难题,在成本降低的情况下,实现减重51.1%,尺寸精度提高54%,轻量化效果显著。项目实现了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LFT)汽车前端模块在长安CS55、新逸动、睿聘CC等系列自主品牌的量产应用。

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出国参加国际会议4次(美国芝加哥、挪威特隆霍姆、巴拿马、澳大利亚墨尔本),其中2次在国际会议分会场做邀请报告,在国内的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和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等会议做分会场邀请报告。受邀担任塑性、损伤和断裂国际会议分会场主席,第7届智能材料与纳米技术国际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分会场主席,第四届应用力学前沿国际会议分会主席等职务。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对于前沿的科学技术有了更明确的认知,从而确定了可扩展薄壁能量自锁结构这一新的研究方向,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针对交通事故现场二次冲击防护、战场冲击防护等紧急防护问题,提出了能实现系统自锁和快速拆装的可扩展薄壁能量自锁结构的研究,系统研究各类型可扩展薄壁能量自锁结构的设计理论、变形机制和破坏失效机理,发展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双向自锁薄壁管状结构的制备工艺方法,建立了可实现锁能和重复吸能可自由切换的新型吸能结构。

“青托计划”虽然只有短短的3年时间,在此期间我独立指导的第一个博士和前四个硕士均顺利毕业,他们与我一同成长,更是激发了整个团队投身科研的动力和热情,毕业后他们均选择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未来我将努力成长为综合素质全面、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为我国热塑性复合材料结构和轻量化吸能结构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为将我国建设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不懈努力。

分享到:
换一个